尊老敬老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我国不断重视和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致力于推动养老“四主体”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老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一定保障。然而,目前老年人生活现状仍因受到外界多元因素的冲击与活动场域的缺陷影响而存在多种问题。
本次实践依托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福建省老年人权利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以厦门市为调研地点,聚焦老年人精神需求,探究当代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希以引发社会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同时,本次实践还密切关注城乡养老现状,希望通过对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走访来探明当前养老形势下城乡差距,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为无差别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思路与建议。实践队在经过前期调查和联系机构后,于2月底前往四个实践地点进行调研。
第一站,百家村深田社区。1927年,为安置因修建中山公园而迁出的居民,公园以东地区被开发以修建住宅,被命名为“百家村”。位于其间的深田社区长期以来发展“远亲不如近邻”社区文化,并推出“四就近”原则,即“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让离退休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更美好。
第二站,厦门市思明区某养老院。该养老机构开办于2003年,是一家营业时间较长的民办非盈利性福利机构,机构内提供了100余个床位,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固定的义工志愿服务团队。
第三站,厦门市湖里区某养老服务中心。该养老机构建设于2022年,属于较为高级的新建养老机构。内部结构更偏向智能化,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医师,能够为研究新时代养老机构发展与其接收老人的权益保障提供平台。
第四站,厦门大学老年大学。厦门大学老年大学创办于1985年4月,至2024年春季学期已累计开设79学期课程,主要有舞蹈、钢琴、陶笛等多类课程。其广泛的招生来源与高质量的教育水准极高程度上丰富了老年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保障了其发展权,是老年人高层次权利保障研究的重要案例。
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城乡之间的老年人权益保障不平衡,突出表现在经济、社会保障、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第二,养老保障依旧不足。例如,由于退休金覆盖面小,一些老年人收入较低甚至没有收入,经济较为困难。许多家庭子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精力照料老人,选择将老人送至养老院。但是,养老院的收费往往比较高昂,并且,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和身体状况的恶化,相应的护理费用也会增加;第三,情感生活与精神慰藉存在不足。缺乏社会参与和融合会加剧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精神空虚,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结合实地调研内容和文献搜索,实践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例如减免民营养老机构的纳税负担,加大对慈善团体、公益组织的支持力度;
第二,加大力度培育养老行业,例如通过普及社会教育、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和开设高校相关专业等方式培育从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质量更高的养老服务;
第三,推动社会思想观念转变,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
第四,德中的敬老爱老精神,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和尊重老年人,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通过对厦门市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文献搜索、政策查阅和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都深入了解厦门市当前存在的养老问题以及养老产业体系的优势与不足,尝试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新时代老龄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