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在此成立。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厦门工人运动的指挥部。
厦门总工会旧址现状。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文/图本报记者蓝碧霞通讯员王星乐)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大同路,街名取“世界大同”之意。它曾经是厦门一条繁华的街道,孕育了许多厦门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大同路两边,小巷纵横,这里有厦门人最平常的市井生活。厦门总工会旧址,曾经的厦门工人运动指挥部,就融入这片宁静之中。
走访:
总工会旧址经过多次修缮
在大同路土堆巷口,一个不显眼的路牌,指向厦门总工会旧址。与周边建筑比起来,这座老建筑还透着新。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厦门总工会旧址至少经过三次大修,现在是一座三层的红砖建筑,附近的老居民称它为“小红楼”。它是福建省保存下来的、反映大革命时期福建工人运动的唯一建筑。
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在此成立。通过工会章程,选举中共党员罗扬才、杨世宁为总工会正、副委员长,并组建工人纠察队。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厦门工人运动的指挥部。
薛加宾从厦门市总工会退休后,曾经在这座小楼里,又工作了10年。他告诉记者,几次重修,这座建筑都保留了基本的外观,红砖外墙、圆拱式柱廊,和上世纪20年代的照片并没有多大的不同。
1961年,这座建筑就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叶飞上将为它题写了“厦门总工会旧址”牌匾。不过,真正的保护,应该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
“后来,这座楼一度成为居民住房,最多的时候住了11户人家。”薛加宾说,上世纪80年代,有市政协委员提出了保护这座老建筑的建议,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专门拨出解困房指标,协调解决楼内住户的搬迁难题。
如今的厦门总工会旧址,已辟为厦门工人革命运动史陈列馆,作为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0岁的薛加宾偶尔还来这里客串导览员。他说,“一楼是主展厅,二楼是当年召开厦门总工会成立大会的大厅,三楼是罗扬才、杨世宁两位工运领袖当年的住所,现在布置如旧”,“小红楼”经修缮、布置后,一直免费对外开放。